靈活用工誕生自上世紀20年代的美國,受其經濟蕭條的影響,靈活用工主要是為了解決失業問題和社會保障問題。隨著全球化的發展,靈活用工逐漸引入其他國家,開始了全球性的發展。中國與之相比,發展時間相對落后。上世紀90年代,為解決下崗人員再就業問題,采用了勞務派遣的方式擴大就業。勞務派遣是中國靈活用工的初級形式。也正是因為勞務派遣的快速發展,催化了2014年勞務派遣相關規定的出臺,規范了勞務派遣細節。同時,外包等形式應運而生,靈活用工市場逐漸多樣化。自此,中國靈活用工市場發展20余年,支持政策還在出臺、雇主還在探索新的用工方式、服務商還在進場,中國市場正處在快速成長階段。
靈活用工市場發展現狀
遵循勞動群體金字塔模式劃分,由下向上逐步滲透
圍繞城市建設、企業發展及人民生活服務,各行業誕生出不同類型的崗位,這些崗位需求靈活,用工量大、用工時間不固定,易標準化培訓上崗。靈活用工有效解決企業用工需求不確定等問題。目前,靈活用工市場涉及到的崗位主要聚焦在生活類、職能類和專業類,服務業崗位居多,涵蓋的人群按照勞動群體金字塔模型可劃分為藍領群體和白領群體。其中藍領群體體量更大,主要是因為在近年來城市服務業快速發展,圍繞消費者生活起居、衣食住行等崗位的用工需求增加,同時,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對專業類人才如律師、IT人才的需求也在增加。因此,靈活用工自藍領生活服務業向白領服務業逐漸滲透。
靈活用工市場競爭格局
市場競爭格局分散,國內人力資源服務商服務優勢各具特色
從全球人力資源外包公司TOP10營收分布來看,TOP10企業營收合計占比僅24%,各公司占比不超過5%,全球人力資源市場分散。國內,除了傳統人力資源服務商之外,還有部分平臺型互聯網企業,市場玩家眾多,這主要是因為靈活用工市場業務模式相對簡單,易被復制。企業在不同賽道競跑,形成各具特色競爭格局。
靈活用工市場規模
2020年市場規模預估達到6480億,發展前景可觀
隨著企業雇主靈活用工需求的涌現和勞動者對靈活用工方式接受度的提高,靈活用工市場規模得以飛速發展,2016-2019年高速發展,年復合增長率達到45%,2019年市場規模達到4779億元 。同時,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發催化了靈活用工的應用,市場規模仍保持高速增長的水平。艾瑞分析認為,面對企業雇主需求的持續增加,人力資源服務商競爭激烈,與此同時,活躍的行業態勢為頭部玩家在競爭與合作中創造更多的機會,因此,艾瑞預計未來幾年靈活用工市場將會繼續保持中高速增長。保守估計,若未來年復合增長率維持在25%,預計2022年靈活用工市場規模將突破1萬億元。
靈活用工市場商業模式分析
服務商幫企業客戶完成用人招募與管理,收取合理服務費
在外包模式下,靈活用工產業角色方包括用工單位、用人單位和外包員工。用人單位幫助用工單位實現用工的招聘和管理,而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只圍繞工作內容開展考核與交付。從盈利模式來看,用人單位的收入主要來自B端用工單位支付的服務費。服務費可拆分為:1)直接按用人數量收取。在人員成本基礎上增加一定比例的服務費。2)按項目收取。按照外包項目的執行周期、難度、體量等維度收取費用,但最終都會按照業務體量折合到用人數量中。用工企業對外包員工擁有使用權,但不具有歸屬權。使用權和歸屬權分離使用工單位降低用工管理的隱性成本,降低風險,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提升用工單位的勞動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