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務派遣工能轉正嗎?
勞務派遣工能轉正。首先,被派遣勞務者本身就是正式員工,只不過被派遣勞務者和勞務派遣單位構成勞動關系,而與用工單位(被派遣去工作的單位)并不構成勞動關系。其次,勞動合同用工是我國的企業基本用工形式。
勞務派遣用工是補充形式,只能在臨時性、輔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崗位上實施。前款規定的臨時性工作崗位是指存續時間不超過六個月的崗位;輔助性工作崗位是指為主營業務崗位提供服務的非主營業務崗位;替代性工作崗位是指用工單位的勞動者因脫產學習、休假等原因無法工作的一定期間內,可以由其他勞動者替代工作的崗位。
最后,如果被派遣勞務者想要和用工單位構成勞動關系,簽署勞動合同,這個需要雙方協商,同時被派遣勞務者還需要與勞務派遣單位解除勞動合同。
勞務派遣工有望成批“轉正”
人社部法規司有關負責人解釋,所謂勞務工派遣,是指一個派遣單位招用勞動者后,將勞動者派遣到另一個用工單位去工作的經營行為。比如,某勞務公司招了一批人,并與之簽訂勞動合同,將這些人派遣到某銀行工作。看上去這些人在銀行上班,實際上并不是銀行的人。
人社部法規司有關負責人介紹,自2008年《勞動合同法》頒布實施以來,全國人大已經進行了兩次執法檢查。檢查中發現,勞動派遣發展太迅猛,超乎想象。“原本僅用于臨時性、輔助性、替代性(下稱“三性”)崗位的勞務派遣工,實際操作中被部分用工單位濫用。不少企業派遣工人數比正常用工人數還要多。”這種現象引發的問題是,對職工權益的侵害,如同工不同酬、社保待遇有差異、職業發展受限等。
“在這樣的背景下,這次修訂后的《勞動合同法》針對派遣勞務中的突出問題進行了修改。其最主要的立法目的,就是控制勞務工的數量,防止沖擊正常用工;同時維護職工權利,糾正同工不同酬的現象。”人社部法規司有關負責人表示,修訂后的《勞動合同法》里面有明確的規定,派遣用工只能作為勞動用工的輔助形式存在。
勞務派遣工轉正找正規機構
轉正看的不是年限問題,看的是你的能力問題,能力上去了,勞務派遣工也能轉正,具體這要看公司愿不愿意讓你轉正。注意找的勞派遣公司是否是正規的人才派遣公司,如果是一些小型的黑中介,收了錢又不辦事。正規的勞務公司,收取的是合理的服務費。大型正規勞務公司有保障,你可以跟勞務公司簽定合同的,多少年后或者試用期過后可以轉正。
相關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五十八條
勞務派遣單位是本法所稱用人單位,應當履行用人單位對勞動者的義務。勞務派遣單位與被派遣勞動者訂立的勞動合同,除應當載明本法第十七條規定的事項外,還應當載明被派遣勞動者的用工單位以及派遣期限、工作崗位等情況。
勞務派遣單位應當與被派遣勞動者訂立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按月支付勞動報酬;被派遣勞動者在無工作期間,勞務派遣單位應當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規定的最低工資標準,向其按月支付報酬。